在去产能叠加环境污染治理加速释放的冷热交织背景下,环保PPP项目周期性升温的信号越发明显。新的经济环境下,环保类PPP项目应当何去何从?与此前让业界趋之若鹜的香饽饽相较,如今的环保PPP更像是大浪淘沙后,迎来了一轮从狂欢回归的理性契机。
治污泛暖意项目变道忙 环保PPP已到了凸显内功的时候
既能符合PPP模式的基本要求、项目价值,又被视作最为急迫的发展领域,非环境治理板块莫属。
2015年以来,生态环境领域PPP(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)项目快速发展。财政部PPP中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8年前三季度,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累计拥有近9300个PPP项目,投资额高达12.3万亿元。这其中,生态环保类项目共计约800个。另据公开数据,截至2018年5月底,生态环境保护领域PPP入库的项目大体上接近1700项,涉及到投资总额超过1.18万亿,分别占整个PPP项目数量和总投资的25%和21%。
就在同一时期内,生态环保累计投资额同比增长34%。但就在此前经济下行压力、去杠杆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,2018年部分承接了较多PPP项目的企业出现一定程度的资金周转困难,导致下半年环保产业整体规模及效益的增长不及预期。在环保PPP 项目中,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占了较大比例,相比于国企央企拥有较强的信用背书,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更窄,被波及更深。
然而,实际情况是,2018年的新项目比2017年同期仅仅下降了12%。财政部曾规定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%。这也是防止PPP给地方债务问题带来风险的红线之一。“现在PPP的情况有些像2016年初。”一些业界资深人士感觉经历一轮寒冬,PPP有了复苏的迹象。统计局数据显示,今年1-10月基础设施投资在年内出现了首次增速回升,其中民间投资加快,PPP项目对民企进入的政策初有成效。
政策方面也在不断的对PPP进行加码。拟定中的《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》也明确,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对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支撑作用强、生态环境效益显著的PPP项目。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,“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”也成了各路环保群雄的共同心声。5个月后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》 ,明确提出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(PPP)项目。
更让环保板块恢复信心的是,之前政策对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在逐步放松,社会资本对PPP的信心也在回复。为进一步推动环保领域的PPP,生态环境部正在着手按照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,从多方面进行监管和扶持PPP模式的市场环境。“将按照顶层设计,在环境领域选一批PPP示范项目,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资金来支持地方关于PPP项目资本金注册不足的问题,这个文件很快会出台。”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日前透露。
如今升温后的PPP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:回归“术业有专攻”。过去,部分环保PPP项目更像是一个体量巨大的“容量包”,掺杂着诸多与环保无关的内容。在项目实施阶段,缺少环境服务价格与治理效果有效挂钩机制,难以对社会资本进行有效考核和约束。不过具体来看,还是要看项目本身,最核心的是项目效益。“企业能否稳定向好发展,还要‘边走边看’。”行业人士说。
焦小平还指出,下一步财政部将下发规范PPP的发展意见,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、发展重点,稳定市场预期。近期随着生态环境部打响了“七大战役”,叠加市场需求及利好政策综合作用,环保PPP项目已进入加速释放期。而在PPP项目不断规范严格发展过程中,更多优质PPP项目会向行业龙头集中,优质民营将直接受益。相对应地,PPP治理模式推广应用的同时,环保企业也正迎来更多开拓市场的机遇。
文章出自:www.cztzhb.com